一早才十點多,DHL 送來快遞包裹,裡頭八本書,是我從日本 Amazon 購買的,距離上回類似的採購已有好幾年。
我還是不免要稱讚一下這樣的流通效率,六月二十二日中午從日本 Amazon 下單,隔天 (星期五) 出貨,星期一早上收到。加上運費,價格差不多等同於在台灣購買,問題是,台灣的日文書因市場有限,書種少得可憐。
這次買的日文書,大多不算是新書,只是因緣巧合、時機到了,奏足相當數量就下單購買。年初讀過村上春樹的《東京奇譚集》,覺得不錯,這次順便買進原版。原文書對照譯本閱讀一直是我的興趣之一,如果是名著,搭配知名譯者,那樣的閱讀享受,除非親身經歷,筆墨是很難形容的。
四月二十二日,台灣翻譯學學會會員大會上,邀請了知名學者林文月教授發表演講,內容主要談的是林教授的翻譯經驗。林教授以翻譯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聞名,演講會上,主要也是講述這段翻譯的過程。
後來林教授兼而談到另一名著《枕草子》的翻譯。《枕草子》與《源氏物語》並列日本「平安王朝」 (時間大約相當於中國北宋時代) 的兩大傑作。認真的譯者與原作者常常在翻譯的過程中產生心靈上的互動,而如果譯者想要讓譯著有完美的收尾,忠實地紀錄內心的感動就是最真實的交代。
林教授在翻譯完《枕草子》時,寫了〈你的心情〉一文,與原作者「清少納言」進行了一場千年對話,又時而以替身的身分闡述行文走筆的種種堅持與考量。文學家林文月教授的文章,正巧發揮了畫龍點睛的完美功能。
近日我回頭再三品味白先勇寫在《樹猶如此》裡的一篇文章〈翻譯苦、翻譯樂〉,該文記載 《台北人》 的英譯過程。白先勇在這裡既是作者,也是譯者,那種體會又全然迥異於林文月教授的心情抒發,白先勇的文章大多專注在修辭用語的推敲,在團隊運作的描寫。這是另一種的學習內涵。
《台北人》 的英譯本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名著名譯系列當中的一本,由喬志高大師最後把關當主編,中英對照,值得收藏。
再談這次購得的日文書,我還買了村上春樹翻譯的 《キャッチャー・イン・ザ・ライ》 ,也就是美國作家 J.D. Salinger 的 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文譯本書名《麥田捕手》。重點是,村上先生在翻譯完這本書也寫了一本後記 《翻訳夜話2 サリンジャー戦記》。透過他與柴田元幸對談,寫成了這本「戦記」。我得仔細看看,該是屬於哪類的翻譯後記。村上春樹與柴田元幸對談寫成的 《翻訳夜話》 (現在算是第一集了) 幾年前我就已在日本買到。
村上先生的書本大量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自己除了創作之外也從事翻譯。我手頭上就有英文本的 Norwegian Wood ,這次我也買了這本書的日文原版。對於他自己的書被翻譯成英文版,懂英文的村上先生不知如何看待?我還沒讀到他在這方面的意見發表。
其餘幾本這次買的日文書,就是英文暢銷作家 Dan Brown小說的日文譯本,該好好做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