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初,剛好有事,無法參加每年舉辦一次的 ETA 大會。在此之前,我已經連續三年參加這樣的大型活動,實質的收穫到底有多少,似乎也該有個評估。上星期四、五兩天,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舉辦的另外一場國際研討會,我就趁地利之便,全程參加了。
研討會之前,九月底時,主辦單位應用英語系黃主任就有意透過「詞典及語料庫研究中心」的聯繫,讓語料庫與詞典專題成為一個重點。因為那時候預計應邀出席的 貴賓有中國的詞典學研究中心主任、辭書學會雙語辭典專業委員會主任章宜華博士;還有國際知名的語料庫專家 Yukio Tono (投野由紀夫)。
後來,會場上章宜華博士缺席了,據說是某些兩岸之間的政治原因吧?不過 Tono 博士的演講卻讓人印象深刻,對當今世界上語料庫發展的現況談得詳細而深入。基礎的架構、實際的應用,到未來發展的期待都有討論。演講內容多次提到的一位英 國專家 Adam Kilgarriff ,剛好詞典及語料庫研究中心預計下個月六號邀請他來演講,在此順便邀請有興趣的同好把握這場難得的演講。
其他研究生的論文發表,免不了都是某個實驗的過程、觀察,與結論。教學與網路結合,幾年來一直就是個熱門話題。另一篇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英文字典在台灣的科技大學學生閱讀上的角色」,論文中只做觀察、評估,然後提出建議,「字典教學應納入正式英語課程中」。
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三位南台科技大學的學生。發表完畢,我提出兩個問題討論,第一是,從這樣的研究觀察,得到的結果確認辭典使用的教育訓練是必要的, 但是,如何實施,是否有明確的教案?第二是,大專院校裡許多有能力教授英語文的老師、教授,都有能力教導辭典使用的課程嗎?更廣義來看,辭典教學師資的質 與量都夠嗎?
去年十一月,我在台北參加的 ETA 也聽過類似的研究報告。都是以學生使用辭典的行為當研究對象,我聽過發表,讀過論文,也寫了一篇感想文章。今年又看到類似的研究報告,最大的感想是,只做現象的探討、觀察,與評估,夠嗎?還有必要再做嗎?結果不都很接近嗎?實驗樣本三個,或三十個,甚至三百個,結論會有很大的差異嗎?實驗的對象在南台灣,或北台灣,會影響結果嗎?關於這些,我恐怕都要持保留的態度。
辭典使用的教育問題,探討、評估,與觀察,不過是整體的百分之五或十。而且,讀過幾篇現成的研究報告,大致可以掌握現況。最大的問題是,後面接下來真正要實施的教學 (如果有的話),都準備好了嗎?我比較希望看到的是,進行了某些主動、積極的辭典教學課程之後的成效評估。
但是,請相信我,台灣可能還沒有完整的辭典 (或工具書) 使用教學教案,在這領域上留下的空白,非常值得教與學雙方密切關心。
您好:
將於11月舉辦的ETA,有您覺得不錯的講題或講者嗎? 若方便的話,可否請您推薦一下!
Dear aella,
以前我每年出席 ETA 年會,後來逐漸覺得大拜拜的成分居多,近一兩次,就只去參觀那裡的書展。今年碰巧我有演講,應該是不會去會場。
今年的主題是「基於網路與語料庫英語文教學」,我會想聽的講者大概是 Adam Kilgarriff 與 Michael Hoey 吧。不過我還是一直想不透,何時會有「基於辭典英語文教學」。辭典的基礎地位應該要擺在網路與語料庫之上的。
Dear aella and George,
個人有個小小看法,網路與語料庫的等級大概可以稱為「資料」(data)或者是「資訊」(information),辭典是以語料庫為基礎被編纂而 成,內容是具有代表性,呈現方式也是系統化,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參考價值的訊息,另一個解釋可以說是「知識」(knowledge)。
若瞭解網路、語料庫、辭典,三者的關連性,學習英語用辭典的正當性立即一目了然,所以版主提到「辭典的基礎地位應該要擺在網路與語料庫之上的。」個人是非常贊同的。學習英文用辭典,我想說服力是足夠的,而學習的另一層面就是教學,然而教學卻捨棄辭典,這現象豈不怪哉?
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