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頭腦是非常敏感的,其彈性與可塑性並沒有因為年齡成長而消失;遇有外在環境變化,腦部神經線路會立即重組以適應環境。德國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Neitzsche) 1882年開始使用打字機後,寫作風格跟著改變。他自己承認 Our writing equipment takes part in the forming of our thoughts. 據德國媒體學者 Friedrich Kittler 描述,尼采的文章 changed from arguments to aphorisms, from thoughts to puns, from rhetoric to telegram style. 尼采的一位作曲家朋友也表示,他的曲調的風格會因作曲所用的紙筆而改變。
如果說,憑感覺的說詞不足為憑,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有學者投入五年時間研究,而有這樣的結論: We may well be in the mist of a sea change in the way we read and think. 有興趣者不妨參考完整的研究報告。 我們閱讀與寫作所需要的深刻思考,正在逐漸瓦解、消失,這首惡元兇,就是網路瀏覽的最大特徵 ── 連結。Once I was a scuba diver in the sea of words. Now I zip along the surface like a guy on a Jet Ski. 多麼傳神的描繪。我自己的觀察則是 email, MSN Messenger 等,也都是切割思考的要角。
閱讀時該有的專注不知不覺被商品的絢麗外表與花俏功能所牽引,身為讀者,我們許多人思考被綁架而毫無知覺。面對功能豐富的新型電字書閱讀機,很多人 要的實際是把玩電子產品的樂趣,而非真實的閱讀。Amazon 無疑是經過研究,才把閱讀器設計得這麼陽春,但是面對未來挑戰,固守核心的設計理念會不會受到衝擊而產生動搖,未來幾個月將逐漸明朗。
買過第一本 Kindle 電子書,我又尋覓著第二本,而從原來的 Wish List 裡找尋那些書的 Kindle 版自然是最直接的做法。我一直對 Andrew Ross Sorkin 寫作的 Too Big to Fail: The Inside Story of How Wall Street and Washington Fought to Save the Financial System — and Themselves 有極高的興趣。印刷本厚達 624 頁,年輕寫手不凡的著作。
陳老師好
近日在Amazon上發現Kindle版學習者辭典,如MWALD, 不知道你是否有使用過?如果有這樣的使用經驗、或者有興趣測試,期待你的觀點。謝謝
Dear lionlies,
MWALD 這本 Merriam-Webster 出版的學習型辭典沒附光碟,而以下載方式提供 Windows 底下的軟體,這些細節,我在使用心得文章裡 已經提過。MWALD 的 Windows 版本是架構在 Mobipocket 這套系統執行的。Mobipocket 是一家法國公司,2005 年被 Amazon 買下,經過修改成為現今的 Kindle 系統。所以,MWALD 會出現 Kindle 版本並不意外,Merriam-Webster’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 也有 Kindle 版本。
Mobipocket 或者現在的 Kindle for PC,是電子書閱讀軟體,適合平鋪直敘的普通書本。像辭典那樣,主要功能在查詢,還要把資料呈現得井然有序,並非這套軟體的專長。先別提辭典,就以一般書 籍呈現來看,Kindle for PC 顯示圖形、表格都還有問題,也無法顯示彩色文字或照片,也還沒有文字搜尋功能。反觀 Sony 的閱讀軟體,以 Adobe PDF 為基礎,已經非常成熟了。
我的感覺,Kindle 底下的辭典恐怕不會是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