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臺灣翻譯學學會」與「詞典及語料庫研究中心」合辦的演講活動,在此提供詳細資料,歡迎各位同好踴躍出席。
台灣的英語文界總有一些難能可貴的特色人物,他們走的是體制外的研究路線,憑藉一己的專注與投入,再加上時間的焠鍊,成果總是令人刮目相看。劉雲适先生今年七十四歲,民國三十八年隨部隊來台,服務軍旅,隨後發憤苦讀英文。這段故事可以在劉先生的個人網站裡看到,此處不再贅述。
最近,劉先生新作《傳世漢英寶庫》剛剛出版問世,國內各大媒體均 有報導。早在幾個月之前,這部詞典的音標還在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泰元副教授手上審定時,我就曾看過幾眼。在台灣出版這樣的作品,沒有 K.K. 音標似乎還會有很大的市場顧慮。而這也印證我先前所言,K.K. 音標無形之中已經為台灣的英語學習與國際間的互通築起一道隔絕網。
看過劉先生的個人網站,以及媒體的報導,以傳統卡片建構的方式整理出整本詞典,頗有古人愚公移山的志業。光憑這一點,就讓我佩服。雖然後製的編輯作業已經在電腦上處理。前半部的卡片作業必定浩瀚如海,沒有清楚的頭腦,如何成就這樣的工作。
牛津大辭典 (OED) 主編 James Murray,投入畢生精力編寫 OED,他的孫女 Elisabeth Murray 後來寫了一本書 Caught in the Web of Words 描述當中的許多艱辛過程。好一個 Caught in the web of words,編詞典的人大概都要有這樣的覺悟吧?
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一點到二點,在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505 研究室,故事中的主角劉雲适先生將要現身說法,談談他在這方面的經驗,講題「語料庫與翻譯──以《傳世漢←→英寶庫》為例」,歡迎大家蒞臨捧場。我相信這 將會是一場台灣版的 Caught in the web of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