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法到用法

可是,能成為考題的,很多就針對例外、陷阱而來。學習者最大的挫折常常來自找不到規則、用錯規則,或者不知那是規則裡的例外。即使這些都對了,距離 學好英文還有一大段距離,英文除了對與錯之外,還有一大塊區域是好與不好,合不合習慣,情境對與不對的考量。如果將這些都算在內,那麼文法所佔的學習比重 真的是微乎其微。

很多時候我們寫了文章,就文法來看並沒有所謂對錯的問題,可是那些文字透露著寫作者的所屬族群、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等等訊息,這些全部都在文法領域 之外。讀英文或做英翻中的人比較能夠以逸代勞,反正看到 idea 或 ideas 都很容易懂,也不容易譯錯;advice 出現在文章裡,解讀成「勸告」、「忠告」或「一個忠告」,原則上沒人會挑剔。看到 occur 或 take place 都翻譯成「發生」不會太離譜,然而書寫英文則完全是另一套思考模式。

我們的學生如何看待文法,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文法的極限與適用性學生有沒有充分了解,恐怕很多學文法的人都不清楚,學生以為學了文法,所有問題即可 迎刃而解,所以拼命地學,深入再深入,很多考試的解題方向老師也有意無意塑造著文法萬能的印象。我不想完全否定文法的必要性,只是在什麼時候必須積極學 習,到了什麼時候要讓文法退居幕後;文法退位之後,學習重點又該放在什麼上面?這些課題直接關係著學習者的學習視野與格局,當然最後也決定其成就。

英文或者說各種語言的學習本來就不應該過度聚焦在文法上,任何學習者在接觸過一陣子文法之後,我會建議將重點轉移到閱讀。其實文法對閱讀的貢獻也是 極有限的,隨著學習者閱讀數量逐漸增加,就會發現另一個影響閱讀理解的重大關鍵,就是個別的單字、片語。而隨著這些所產生的疑義,都必須透過「用法」 (usage) 來處理。兩年前我寫過一篇 「Any time 與 anytime」的文章,大概就是這樣的處理態度。

再回到文章開頭關於 research 的單複數問題,MED2 查詢 research 時,有個 Get it right 的說明欄,直接斷定那是 uncountable noun,並且列出兩個錯誤例句:Her latest work confirms the findings of earlier researches. 應該改為 … earlier research. 才正確;According to one recent research, woman’s earnings are still 27% lower than men’s 也是錯誤的,正確應該是 According to recent research, women’s …. 接下來有個問題 What should I say if I want to refer to one particular study or to several studies of this type? 答案是 You can say: a study, several studies, some research, a piece of research, or a programme of research.

但是,2004 年版的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Usage 裡有這樣的說明:

You can refer to the research that someone is doing as their research or their researches. You normally only use researches after a possessive form such as ‘my’, ‘his’, or ‘Gordon’s’.

還有,LDOCE4v2 裡,在 research 底下直接寫著 [uncountable] also researches formal, 其他沒有更多說明。這時候,你到底要相信 MED2?還是 COBUILD Usage?還是 LDOCE4v2 呢?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這似乎不是一個普通文法可以處理的問題。為何 MED2 特別加開一個 Get it right 欄位強調了「不可數」的重要性,卻忘了提到那個所有格之後的例外?而 COBUILD Usage 卻只挑那個例外來講,卻忘了正規用法裡那是一個不可數。最後 LDOCE4v2 只丟下一個複數型為正式用法的陳述,那麼這個用法問題有個全貌可以理解嗎?

這個問題留待下次再來探討。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語言學習. Bookmark the permalink.

34 Responses to 從文法到用法

  1. Sharon says:

    若是文法與閱讀是相輔相成,我一向認為合理的教學之下,應當是閱讀簡單的素材,就將簡單的素材解釋清楚合理,教學者連簡單的都講不清楚,我懷疑如何再探究細部模糊的地帶?

    文法要講,就要講清楚,當中包括的是教學者在帶領閱讀時,字裡行間要把貼切的語意帶到,還要包括版主所言的:「文法的極限與適用性學生有沒有充分了解」,這種觀念的傳遞。

    還有,由文法到用法之間,使用語言的人用字遣詞之間要如何拿捏?若跳過文法,直接面對用法,要如何判斷這是不佳的寫作,模仿到寫作能力不佳的文章,該如何是好?若將上述兩個問題回歸於字典,也有其局限性。所以在此可以證明一件事情,就是這三者是具有互補功能。

    若學英文以閱讀為核心,還有甚麼值得探討的層面,隱藏在「文法」、「用法」、「字典」三者之間呢?

    我個人認為,看文法書,帶給我的不只是那些硬梆梆的規定,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開放性的解釋力,再者文法書裡的例句,要歸類於文法還是歸類於用法呢?這 些例句應該帶給讀者一種典範,直接告訴學習者,存在這樣清楚簡潔的表達方式,有這樣的概念之後,進入字典,存在豐富的語意,帶給學習者更多樣的使用語言。 然而以上三者若要深入其境,萬法歸宗自然而然就在於廣泛的閱讀了,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善用工具書。

    我相信語言文字,若是持續學習不間斷,這三者之間,以一個開放性語意表達的角度來說,這些並不會有甚麼衝突(註),就像我們學中文,在所見所聞都是 中文之下,對於建立語言的邏輯性上而言,應該也沒感覺到有很嚴重的衝突性吧,難的是,教學者如何將使用語言的工具書,與用字遣詞拿捏的功夫,在教學一開始 的時刻傳授給學習者;還有學習者因為沒有持續學習,導致研讀的資料太少,在尚未建立英文的邏輯性之前,就已經進入庸人自擾的局面了,「英文讀得太少」這一 點則是學習者需要反省的地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 research 這個字在多少字典、文法書、用法書當中,要歸類在何種定位,回到板主文章裡第一個面臨的問題,research 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編輯認定之下,為不可數名詞,但是作者又面臨許多書籍裡找到不同看法的同時,身為投稿的一方,是要改還是不改?有時候文字的形貌與語意的認定,已經超過文 字語言本身,也超脫了操作語言文字當事人的認知,而竟然是在權力分配下的結果了,不是嗎?

    註:在此的衝突,非零和觀念,也就是說在各種書籍裡有不同看法解讀,並不是若其中一方成立,另一方就是錯誤,更多的時候常常是並列在語言使用中。

    PS.收到戰帖,寫在頭香,好緊張,小女子淺見,敬請George前輩指教。

  2. George Chen says:

    Sharon 您好:
    文法與用法是要有所搭配的,而且我從一開始也沒有否定文法的存在價值,只是學習英文有太多文法之外的課題必須注意,而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

    我拿一些中文的例子當對照,也許比較容易說明問題的癥結。中文的被動句「她被我喜歡。」可以嗎?「這是他們公司最暢銷產品之一。」可以嗎?「選、擇、揀、挑」四個字各有何不同呢?又「必須」與「必需」差別何在?

    手頭上有一本 《外國人學漢語難點釋疑》的書,出版單位是「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裡面列了更多的「難點」,我從這本書挑一些提供參考。「突然」與「忽然」如何區 分?「對於」與「關於」一樣嗎?「常常」跟「往往」呢?其實我並不是要深入個別問題討論,而是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用哪一套邏輯來思考?當外國人拿來問我們 這些母語人士時,我們如何解釋?

    我所要的,不過是希望對英文裡這類的問題有比較明確的探討。

  3. Sharon says:

    語言文字存在有風情萬種,而非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若是以這樣的觀點來檢視所有的文法與用法,那麼就沒有所謂的「文學」了。

    以中文的角度來舉一個例子,蘇東坡在《赤壁賦》有一段:「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如」是甚麼意思呢?白話文解釋就是「好像」,在這個解釋之下,是不是還有相當的同義字呢?當然有,最常見的就是「若」,例如:「天涯若比鄰」的「若」就是解釋成「好像」的意思。

    所以整句就改成『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若」怨「若」慕,「若」泣「若」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在文字上可以行的通嗎?鐵定可以行的通,但是就是輸給大文豪東坡先生一節。

    把「如」改成「若」,中文語意相同,邏輯上沒有錯誤,也沒有衝突,但是做這樣的改變又輸在哪裡呢?

  4. Alex says:

    文法可以書看學,可以死背,但是用法只能體會,要靠經驗的。很多文法考一百分的人學出來的英文文章依舊慘不忍睹。哪個字該用在哪裡,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字典查出來中文意思對就是正確,大家都說:「能溝通就好了嘛。」卻忘了字用錯,文義不對,又如何能溝通。

    Toxic 和 poisonous 同樣是有毒,卻是用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知道字典說兩個都是毒,寫英文就不分青紅皂白,隨意亂用。換成文法,情況也是一樣。太多人捧著文法書說句子沒錯,卻不知看在外人眼裡那句子說多怪就有多怪。

    說到這個,還會想到「片語」這種東西。這東西入門雖快,但是老是想著用片語去看句子,卻也容易讀錯意思。

    文法只是入門,會文法還不夠。懂得文法不過是知道遊戲規則,真的要會玩,仍然要多人別人怎麼玩,多練習,才不會一出手就錯誤百出。

  5. George Chen says:

    Sharon 您好:
    您多慮了。我沒有要簡化或改動任何語言文字的表現,相反地,透過更深入的探討,更能體會作者寫作的用心與文字的細微表現,而這些尤其是用法層次的處理範圍。

  6. Sharon says:

    (接續上則,昨天太累,先夢周公去也,今天再繼續寫)

    無論是象形文字系統,還是拼音文字系統,構成字的元素,不外乎是「形、音、義」三者,字脫離了文章,不容易討論其字義,但是在既定文章表情達意當中,寫作的人確定讀者能夠認知其語意之下,字的形貌與音律,卻是作者可以自行斟酌,所謂的文學創作因此產生。

    在東坡的《赤壁賦》裡:「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為何大 文豪要如此用字遣詞呢?中英文裡皆有所謂的狀聲詞,在這段文字裡就是「嗚嗚然」,直接形容洞簫的聲音,可是東坡的文學功力,讀者真的領會到了嗎?接下去的 字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除了用字義去表達當時的情境,在這幾個字裡,也是「狀聲詞」呢!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審視當中的音律,幾乎都有「ㄨ」、「ㄩ」與「ㄡ」的音,狀聲洞簫的聲音,再藉由平仄交錯,表現出洞簫持續吹奏的韻律與情境。

    一但改成『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若」怨「若」慕,「若」泣「若」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若」字雖然也有「ㄨ」的音,這種斷氣的感覺,想必不是東坡先生所想要呈現的吧,所以在這段文字表達裡,同樣要表達「好像」的語意,大文豪終究是大文豪, 自然而然會選用平聲音「如」字,而非仄聲音「若」字。

    中文有中文的邏輯,英文有英文的邏輯,我雖然無法證明這樣的邏輯該用怎樣的文法規範,才能將一門語言的邏輯呈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才會有認同版主的觀念,學習者最終必須回歸於大量閱讀這樣的結論。

    「英文讀的太少」的學習者,自然而然無法進入英文的邏輯,加上學太多不良的英文法,容易上走火入魔一途,「中文讀的太少」的中文母語人士,縱然享有現成的母語邏輯,但若缺少對文字的基礎訓練,也終究無法自然無法體驗文字的意境,更無法談上要用中文去創作了。

    將中文當作一門學問來研讀的時候,就是必要知道這麼多基礎的語言知識,去解釋字裡行間的意境,然而我們讀英文的時候,又該如何用什麼態度與思維呢?我想答案就是解釋解釋再解釋,而這也是在「文法、用法、字典」之間所能提供給學習者的力量。

    在此我更想要提的是,帶領閱讀的老師,若是不談文法,大部分的層次,就是上將文章裡的英文「輕描淡寫」變成中文帶過,而這樣對於語言教學,真的是足 夠的嗎;而要談文法呢?大部分又談不清楚。最後衍生一個問題,如果教學者靠不住,學習者該如何自食其力?只好自己從這三種工具書著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 增進自己對於學習一門文字所該具備的素養,提高對語言文字的認知能力與解釋力。

    而在眾多的使用者當中,在文法對錯之外,語言文字的風情萬種因此孕育而生。

  7. mossmoss13 says:

    sharon说得好啊!
    语言的音准常重要.我个人以为一个字,一个词包括五个部分,即音,形,义,用,感.用即用法,包含从无数用例总结出的文法,没有文法,人无法从理性的角度 来思维和把握语言.感即感觉,即一个人对一个字,一个词的主动使用和被动接收所形成的一种反应.这才是语言的神.世界上许多事,难就难在感觉上.故大师的 书易背,神难留.

  8. victor says:

    個人淺見是認為版主所言極是,學習者只是很單純要知道某一些英文字詞的用法,但恰巧這些英文字詞又是文法書上所舉出的例外,也就是你要另外特別背起來的文法,但學了這些又怎麼樣呢?

    我們學英文的目的一開始難道就是為了要成為英文文法家或是英文文豪嗎?應該都不是吧,只是要具備最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聽的懂外國人在說什麼,看的懂外國人寫的文章,怎麼說出外國人聽的懂的英文,寫出外國人看的懂的英文,進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英文用的活靈活現的人,不見得就是那一種能把自己所講的每一句子,都可以分析的很清楚的人,因為英文是有情境的,而不是可以用文法書所可以拘束的,最快可以的印證方法就是看原汁原味的英文電影,裏面有多少對白是可以用文法書解釋的。

    看過一些學習英文有成的人,他們一開始都只是沈浸於各或英文繪本、小說、電影中,不知不覺中英文表達和溝通能力變好,然後,他們再看文法書,將自己平時所學的英文,和文法書所列的規則比較一番,後來才發現原來書上的用法和自己所學的用法,有那些地方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

  9. Jimmy Chu says:

    It is 4 am in the gloomy Sicilian town of Coreleone when a van bearing the logo of the local power company draws u outside the Leone D’Oro restaurant. Two men get out, unload a toolbox and prop a ladder against a lamp-post.

    Early in 2005, anti-Mafia prosecutors decided they could delay no longer and ordered 50 of his top associates pulled in. Provenzano was now stripped bare of the complex web of logistics and support that had kept him switching safe houses every few days, always one step ahead of the law.

    查了字典還是無法意會(bearing the logo / stripped bare/logistics)
    4本學習字典定(Longman/Macamillia/Oxford/Cambridge), 3本大學版字典(COED/Merriam-Webster/WNWD)
    像這樣的狀況該怎麼用字典解決

  10. Jimmy Chu says:

    這是從Reader’s Digest 抽其中2段paragraph –此2段是不相關的

  11. Averill says:

    回复Jimmy Chu
    1. a van bearing the logo of the local power company.
    中的bear
    在longman 中的释义为 to have or show a sign, mark, or particular appearance, especially when this shows that something has happened or is true.
    在Collins 中的释义:
    If something bears a particular mark or characteristic, it has that mark or characteristic.
    2. 关于strip
    Longman中的释义:to remove everything that is inside a building, all the equipment from a car etc so that it is completely empty
     你可以看它的例句 The apartment had been stripped bare.就是用的你不明白的地方。
    MacMillan: to remove everything useful from a room or vehicle:
    3.关于logistics
    Oxford: organization of supplies and services, etc for any complex operation
    Collins:If you refer to the logistics of doing something complicated that involves a lot of people or equipment, you are referring to the skilful organization of it so that it can be done successfully and efficiently.
    用大陆的普通话讲是“后勤”。
    BTW:一般来说都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最多多查几本。最好看看例句。

  12. Jimmy Chu says:

    1. 那我確實查了..不過上下文的意思我無法連結..bearing是當動詞用嗎還是形容詞,句中when後面是接2個動詞嗎? 還是bearing是動詞意思當形容詞用,如何份辨

    2. stripped bare我有查到意思,但就字典解釋那是remove everything that is inside a building, all the equipment from a car ..若是這樣怎麼套用stripped bare of the complex web of logistics and support,這裡該怎麼翻…這一句的that是指前面的stripped bare?

    或許這裡也有連結到文法上和我本身理解問題..所以還請不吝回答我的疑惑

  13. Averill says:

    估计是你的语法(文法)出了问题,可以翻翻相关的语法书(薄冰的可以)
    1.It is 4 am in the gloomy Sicilian town of Coreleone when a van bearing the logo of the local power company draws u outside the Leone D’Oro restaurant.
    这句话的主干为:It is 4 am when a van draws u outside the Leone D’Oro restaurant.
    a van bearing the logo of the local power company中 bearing the logo of the local power company做后置定语修饰van,可以翻做:印有…标记的…车。

    2Provenzano was now stripped bare of the complex web of logistics and support that had kept him switching safe houses every few days, always one step ahead of the law.
    根据字典上的解释及例句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be stripped bare of sth. 翻做被剥夺了…,或者是 不再拥有….,the complex web of logistics 与 support 并列,做短语中的sth,
    至于that的问题,是引导定语从句的(这儿可以用which替换),先行词为 the complex web of logistics 与 support。

    这儿两处疑问可以归结为语法的问题,像这种断句的能力是大陆四六级考试中所必需的。建议你好好看看相关的语法书,或者找身边的同学问一问。

    另外觉得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到相关的学习论坛提问,不知道在台湾有什么网站,你可以登录大陆的沪江英语,点点英语等。

  14. Jimmy Chu says:

    Thanks. I should work harder.

  15. Averill says:

    My pleasure.

  16. Jimmy Chu says:

    Dear George Chen,
    請問大量閱讀是等同於大量增加字彙嗎? 還是字彙得在獨立出來背比較有效呢? 要怎麼增加字彙量呢?

  17. George Chen says:

    Jimmy Chu 您好:
    對英文單字的認識,不是認得與不認得這二分法區分的,學習者可能讀得懂卻不會念,或不會用;而在使用上還有用得好與不好的差別。大量的閱讀未必可以立即增 加許多字彙,卻可以更深入認識讀過的字彙。字彙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存在於句子當中,產生了意義。抽離了句子單獨記憶效果便大打折扣。

  18. Jimmy Chu says:

    Dear George Chen,
    所以要增加字彙量就得很長期的閱讀才能看到效果? 現在我都有上網看新聞一邊查不懂的字,查完也不一定記得意思,所以自己會疑惑這樣的方法對字彙的增加有不有效? 因為增加自己的字彙量對自己的閱讀是會有影響,所以很困感和苦惱

    您之前有提到讀的量密度要夠,否則單字抄下來一樣會忘記,那麼我是應該查過這個單字後,不要花太多時間硺磨單字用法,只要知道英英解釋的意思,然後再讀下一篇文章嗎? 還是得花時間去仔細看單字用法? 這樣讀完一篇文章得花很久的時間

    再勞煩您解答

    Best
    Jimmy

  19. George Chen says:

    Jimmy Chu 您好:
    我比較隨性,閱讀的當下必定積極弄懂任何字,極少另外抄錄筆記或特別記憶某字。依照比例原則,常用的字必然經常讀到,經常讀到必然容易記住。閱讀量夠多就會記得該記住的字。

  20. Eric Wang says:

    Dear George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using “no” ,”any” and “who”
    ” I have no choice. —–I have no choices.
    I have no friend. ——–I have no friends.
    I have not any choice. —> I have not any choices
    I have not any friends —–> I have not any friends.
    Is there any pencile in the box?—> Are there any penciles in the box?
    該用單數or 複數呢 ?
    查過字典及文法書都沒有完整的答案. 謝謝你!

  21. Sharon says:

    回 Eric Wang 大大:
    由您所陳述的句子當中看來,我猜想這是您自己造句而成的吧?您的問題是談單數還是複數,但是我想在這之前,您可能需要先釐清 no 與 not 的不同。

    就語意而言 no 與 not 皆有表示「否定」的語意,但是詞性卻有些不同,故在句子當中修飾的地位就不同,用法也因此不同。

    查詢: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2/e。輸入 no,在 Summary 一欄,資料為:
    No is used in the following ways:
    as an adverb (for giving an answer):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No, thanks.
    You are very selfish sometimes.
    No, I’m not.’
    (before a comparative adjective or adverb)
    She’s no taller than Jerry.
    as a determiner:
    There’s no butter in the fridge.
    No smoking.
    He’s no fool.
    再往下看 no 有個意思是 not any ,資料為:
    解釋一:
    used for saying that there is not even one person or thing
    例句:
    There’s absolutely no reason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morning.
    I have no living cousins that I know about.
    He had been given almost no opportunity to practise.
    There was no hospital in the town.
    解釋二:
    not any amount of something
    例句:
    There’s no time to stop and talk.
    I can’t pay – I’ve no money.
    查詢:Oxford Advantage Learner’s Dictionary 7/e。輸入not資料有:
    解釋:
    used to form the negative of the verbs be, do and have and modal verbs like can or must and often reduced to n’t:
    例句:
    She did not / didn’t see him.
    It’s not / it isn’t raining.
    I can’t see from here.
    He must not go.
    Don’t you eat meat?
    It’s cold, isn’t it?

    您查詢字典與文法書時,可能需要留意一下詞性,進而釐清用法,深入解釋與例句,尤其是字典收錄豐富的例句,千萬不能錯過,那會是直接告訴你完整答案的資料。

    先提供我查詢後所擷取的資料如上,您可能會發現您句子的問題所在。還有您手邊查詢的字典與文法書為何呢?工具書會攸關您找不找得到恰當解答的關鍵。

    最後,再給你一個英文語意思考的問題,語意要談論到「沒有」,勢必就要談論到「有」,英文裡談論到「有」這個語意,基本上有兩個方向,第一、表示 「存在性」的有,例如:There are two pencils on the desk.。第二、表示「所有權」的有,例如:I have two pencils.。

    您要使用英文想要表達「有」這個語意究竟是哪一個?進而再釐清「這兩種有」的語意,使用否定時,字典的例句是如何表現? no 與 not any 語意上雖為相通,但是絕對不是在同一個句子裡,把 no 拿掉換上 not any 就對了喔!

  22. Eva says:

    George Chen您好:
    照您此篇文章看來,那您是否可以推薦我們大專生,幾本適合我們這年紀閱讀的書集呢????謝謝您嘍
    因為我真得對英文極有興趣,但是偶爾都會有惰性,謝謝!!!

  23.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審視當中的音律,幾乎都有「ㄨ」、「ㄩ」與 「ㄡ」的音,狀聲洞簫的聲音,再藉由平仄交錯,表現出洞簫持續吹奏的韻律與情境。一但改成『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若」怨「若」慕, 「若」泣「若」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若」字雖然也有「ㄨ」的音,這種斷氣的感覺,想必不是東坡先生所想要呈現的吧, 所以在這段文字表達裡,同樣要表達「好像」的語意,大文豪終究是大文豪,自然而然會選用平聲音「如」字,而非仄聲音「若」字。

    顏子回答:「如」、「若」意思不同。「如」可做比喻用,「若」則做比較用。「兩人體態相若」就不能改用成「相如」(而「相如」則又被用來做「高下」的比較)。此外,在東坡文中,如的音韻也較「若」符合音韻。

    基本上,英文名詞是最複雜的詞類。不過其中也有些道理可循。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我的「英文文法語法精奧」。

  24. Sharon says:

    回 顏老師:
    中文裡「如」、「若」意思是否相同,不宜單獨一個字來定義,宜納入句子當中來探討,才能較為確切,以上個人淺見。

    此外您提到英文名詞是最複雜的詞類,指的是在單一英文這個語言裡,名詞是最為複雜嗎?還是在眾多的語言裡,就名詞而言,英文名詞是最複雜的詞類呢?敬請賜教。

    若是前者,小女子認為英文名詞複雜是因為冠詞的緣故,而在英文裡,最難捉摸是介係詞。不知顏老師以為然否?

    Sharon

  25. 「如」比「若」更貼近被比較事物—–也就是說,用「如」意謂著「更像」。「如怨如慕」比「若怨若慕」語氣強得多(※這或許是因為「若」字也做「假設」用法,所以語氣顯得較為「遲疑」)

    冠詞只是使英文名詞更為複雜的原因,基本上,冠詞的用法只要弄通一些基本原則,就可以運用自如—–難的是名詞。

    英文許多名詞不像其他歐洲語言有固定的「性」和「數」—– 它有許多完全是習慣用法,且可有彈性(抽象名詞可以具體化,具體名詞也可以有抽象化用法;市面上的文法書,包括原文版的,沒有一本有說明)。此外,新舊用 法,脫格與標準用法等都有爭議。舉例來說,email 這個字,字典定義為不可數,但現在許多新聞刊物都有emails 這個用法,跟research這個字很像。

    介係詞確是不容易,但因為「數量」不像名詞那麼多,所以還沒有名詞那麼令人頭痛。

  26. Sharon says:

    回 顏老師:
    首先謝謝顏老師在中文上精闢的見解。

    談論到英文冠詞,小女子的看法是,在文章裡面名詞與冠詞必須一起來看,才能得知名詞在上下文確切的語意,所以名詞與冠詞還是不宜分開審視。

    您提到『英文許多名詞不像其他歐洲語言有固定的「性」和「數」—– 它有許多完全是習慣用法,且可有彈性(抽象名詞可以具體化,具體名詞也可以有抽象化用法;市面上的文法書,包括原文版的,沒有一本有說明)』

    我認為至少在眾多的英英字典裡,已經給英文使用者恰當的定義,具有高度參考價值,或者藉由大量的語料庫分析,也可得知英文在每個時期約定成俗的用 法。語言是開放性的學科,有沒有必要找到無懈可擊萬無一失的標準說明,才足以告訴使用者如何使用英文這個語言呢?再者這樣做會不會有自找麻煩的窘境呢?

    此外,若以單字的形貌而言,英文的介係詞,的確比名詞少了很多很多,但是依著語意變化的角度來說,介係詞常常需要連著名詞與動詞搭配來看,才能構成 明確的意義,加上名詞與動詞基本上就是構成單句最基本的元素,大致上一使用英文這個語言,名詞動詞必定是率先登場,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數量」的觀點來審 視介係詞,介係詞的數量好像就變成最多的了。

    最後,若是顏老師也同意介係詞是要隨著名詞動詞來搭配使用,此時介係詞要用的精準,還會比使用名詞容易嗎?

    以上個人淺見,還請顏老師多多指教。
    Sharon

  27. David says:

    關於research, OED中查到另一個說法。
    2. a. A search or investigation directed to the discovery of some fact by careful consideration or study of a subject; a course of critical or scientific inquiry. (Usu. in pl.) 并用researches引例數個。 至少錶明,幾十年前researches的說法沒有錯。

  28. George Chen says:

    Dear David,
    我看過 OED 的定義與例句了,七個例句中,最新的是 1870年的句子。也許過去有這樣的用法,還必須再探討。

    去年九月十七日,我就這個問題向 Merriam-Webster’s 的 Language Research Service 詢問過,回信中有底下一段文字,提供參考:

    According to our observations, most of the citations that we have collected for the word treat it as a mass noun – that is, a noun that cannot be divided into singular or plural units, such as “oxygen,” “dust,” or “consciousness.” (You cannot have one dust or six consciousnesses, for example.) This is why you almost never see “research” preceded by “a” or by a number.
    ……
    These citations seem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claims that you cited from Collins COBUILD. We were unable to find any count-noun usage of “research” that was not preceded by a possessive form. On the whole, however, it appears that more writers prefer the mass noun form “research” over the count-noun plural “researches.”

  29. Valiancy says:

    想考中級或多益是否不該看原文小說
    而該去買有關多益及中級的書呢????
    confused……….

  30. Leo says:

    陳老師您好:
    我是個英文自學者,
    最近在看一本文法易錯誤的文法書
    作者學歷是北密西根大學- 教育碩士所著作的
    這本書上 complete + v-ing
    但我查LDOCE5卻沒有清楚寫出此用法,
    想說跟 finish 同義,看是否用法相同
    我就查Oxford Learner’s Thesaurus
    complete
    note的地方,說明了cannot complete doing sth
    英英字典都沒有complete doing sth

    某些繁中、簡中字典用法介紹及Google文章都有用complete doing sth

    還有LDOCE5有些動詞,例如:tolerate、encourage、appreciate,
    都沒有標明有接doing sth的用法。
    這樣真的讓人不知所措

    不知老師您有什麼建議?!有沒有需要買本 usage dictionary的必要?!
    如果各大英英字典如老師所說的,用法都不一致,該怎麼辦?!謝謝您!!
    祝老師新年佳節愉快,萬事如意。

    • George Chen says:

      Leo 您好:

      先不談您提到的文法書是什麼樣的人寫的,如果您留意過這裡談英文的問題,大概會發現,我引用的參考資料從來沒有華人寫的,更廣泛來說,包括日本人、韓國人寫的文法書用法書都不會在我的參考書名單裡。我不知道您有沒有讀過我的書第 26 章「用法辭典」單元?關於學習者面對用法問題該有的態度,我在那裡已有比較完整的探討。

      每個用法問題都是個案,finish 與 complete 即使語意相近,用法未必一樣。您舉的例子 complete,後面接動詞的情況本來就很少,大部分情況,complete 後面接的是名詞,因此,多本學習型辭典覺得用例太少,沒必要說明用法。

      Oxford Learner’s Thesaurus 確實有 “you CANNOT complete doing sth” 的說明。我比較傾向於認為 OLT 的注解是簡化的規則,畢竟給學習者看的書,有時候必須簡化成單一的規則,以免困惑學習者。就像 LDOCE5 不提 complete + V-ing 的用例一樣。

      但是,如果您要精確探討 complete 的使用情況,勢必要翻閱更多參考資料。我找了一些資料,結果整理如下。

      CALD3 在 complete 底下有這樣的例句:
      He’s just completed filming his 17th feature film.

      OED2 也有這樣的書證:

      Personal Computer World July 2001, Streaming, which enables you to start watching a video before it has completed downloading, has two forms: progressive and real time.

      His company has completed programming for *EDI and is now prepared to offer interchange of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with DuPont‥and other customers as soon as they are ready to accept data.

      另外,Dan Brown 的小說 Deception Point 也有這樣的句子:
      Norah waited until the device had completed printing, and then she reached up under the plastic and removed the printout. (第 48 章末尾處)

      這些都是 complete + V-ing 的用例。

      您另外提到的幾個字 tolerate, encourage, appreciate,雖然 LDOCE5 都沒有提到後面接 V-ing 的使用情況,但 OALD8 都有提到。我一直以來倡導用辭典學英文,早已提醒別只專注一本辭典的解說,這裡又再次印證這樣的看法。而類似這幾個字的用法情況,usage dictionary 未必會講解,usage dictionary 多半探討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不同用法書如果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要看每本用法書編輯的方法及方向、使用的工具、編輯的視野與態度,以及設定的讀者群。有時候查詢到最後未必求得是與非之間的答案,這還要看問題的屬性。我在另一篇文章裡的求證方法您可以參考看看:

      http://georgechen.idv.tw/wordpress/?p=230

  31. Leo says:

    謝謝陳老師解說的如此詳細,
    上星期才偶然發現老師您的新部落格,
    才得知您有出書,就迫不及待跑去敦煌找書,
    初五以為大家開工了,結果卻撲了個空。

    老師的經驗談真的令我獲益良多,今天就買下它了,這幾天好好看一看。
    在書店有讀您說的26章,還好沒因為這個問題去買用法辭典,
    不然又丟在一旁了,
    謝謝老師您在這本分享心得及正確用字典,啟發、引領我們在正確自學的道路上,重點是會少走很多冤枉路、花冤枉錢。

  32. Leo says:

    讀完老師的書後,今天開始用LDOCE5,和後來再買的OALD8來學習
    但碰到了同一個定義的名詞可以是”可數,也可以是不可數名詞”,例如:abilily、abortion等
    就讀來說,閱讀例句是可以知道這裡是可數還不可數的用法,
    請問老師但如果是要用這個單字要寫(句子)的話,是都可以嗎?

    這個問題是否就像書裡和之前說的,類似逗號的問題,
    都有人用或是有專家之間有爭議呢?!

    • George Chen says:

      Leo 您好:
      名詞有些同時標示可數與不可數,就如我在我的書裡提到的,每個字的情況都是一個獨立的個案,能夠比照辦理的可能性不高。也就是以「文法」的觀點來處理這問題,肯定處處碰壁,不然就是一個個都當例外處理。

      您舉了 ability 與 abortion 兩個字當例子,我就分別探討這兩個字。Ability 雖然在 LDOCE5 與 OALD8 裡都同時標有 countable 與 uncountable,卻沒進一步說明。但在 MED2 裡,有針對 ability 整理了一個 Get it right 的專欄,裡面提到底下例句: It is good that we have the ability to dream and imagine. 這句裡的 ability 只能當不可數;另外又提到: The plural form abilities, which is much less frequent, is used to refer to someone’s “skill” or “talents”, and is never followed by an infinitive. 例句如: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另一個字 abortion,LDOCE5 只有一個定義,同時標示 countable 與 uncountable,這樣處理的確看不出如何分辨使用時機。但在 OALD8 裡,abortion 列了兩個定義,當 countable 用法時,解釋成 a medical operation to end a pregnancy at an early stage; 當 uncountable 用法時,解釋成 the deliberate ending of a pregnancy at an early stage。如果您仔細辨認兩個定義的差別,大致可以知道,把 abortion 當單一次的墮胎手術,就是可數名詞;當成一種主張或行為,就是不可數。MED2 的定義方式類似 OALD8 的處理方式,不同語意就有不同的用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