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談電子書

自去年十一月中安裝 Kindle for PC 以來,我已經寫過兩篇相關文章,這個新興的商業及閱讀模式,因為牽扯範圍極廣,一夕數變,因此話題特別多。我會再想談這主題,因為新的變化引發我的新想法。

Kindle for PC 將近半年來都在 Beta 版,每個月,我都寫一封信問候 Amazon,探問何時推出正式版。我在軟體裡設定了 Automatically install updates when they are available without asking me. 所以每次開啟軟體時,未獲更新,就只能搖頭嘆息,怎麼動作這麼慢。四月初,iPad 上市,沒幾天 iPad 版的 Kindle 閱讀軟體就發表正式版。我看了有點火大,PC 版的用戶是二等公民?終於忍不住,寫了一封信過去開罵。

前幾天,我將整套 Kindle for PC 從系統裡移除,重新下載安裝程式,安裝完才發現,喔,原來已經是 1.1.0 版了。那個 Automatically install updates when they are available without asking me. 竟然是騙人的?真的讓我哭笑不得。

新版的標記、註解功能都已完備,也的確發揮了閱讀上的輔助效果。留待繼續改進的項目還有:搜尋,在單一本書或跨越不同書找尋特定單字或字串;雙頁閱 讀模式,一次觀看兩頁內容;圖形放大與旋轉觀看功能;書本整理功能。一共四項。我又再寫一封信給 Amazon 提了兩項,期待列入改進項目。一個是滑鼠滾輪,目前任意前後滾動都是帶動書頁整頁前後翻轉,而不是逐行前進或後退,有時候我想前後幾行連貫著看,目前是有 困難的。另一個需求是多本書同時開啟的功能,現在一本書打開來,佔據了整個畫面,其他的書就只能關閉。然而閱讀真實書本時,可能兩本書打開擺在桌面,左右 比較著內容。這樣的需求,網頁瀏覽軟體利用 tab 的方式可以辦得到。

雖非完美,已經算是相當實用了。於是,我一口氣買了三本書,分別是 The Lexicographer’s Dilemma, The Evolution of “Proper” English, from Shakespeare to South Park,作者 Jack Lynch。再來是 WOE is I, The Grammarphobe’s Guide to Better English in Plain English,還有 Origins of the Specious,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幾本書都有從歷史看英文這種語言的敘述觀點,我是想找來與兩本 David Crystal 的書相互參照閱讀:The English Language, A guide tour of the language; The Fight for English, How language pundits ate, shot, and left。

一月底我去看過台北國際書展, 電子書區的閱讀平台一字排開百家爭鳴,非常壯觀。然而,我很懷疑有多少系統已經商業化了?從作者端到讀者端的管道已經暢通了?讀者的選擇有多少?有多方 便?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得到?看了好幾眼還是不清楚。每一家所要展示的都是「看,我們可以做得到。」然後呢?是我比較少買中文書嗎?我真的看不到哪一家的 系統願意讓我掏出錢來消費。

這東西很像蘋果公司推出的 iPad,平板電腦的技術層次,台灣有能力製造的廠商不會少於五家。在 iPad 之前也不是沒人做過,但是結果如何,恐怕都不了了之。iPad 一上市之後,能在 28 天賣出一百萬台,因為那是 Apple 公司,因為背後的推手是 Steve Jobs。那樣的產品整合許多概念,不只是展示單一技術能力,而是某種使用習慣的培養與教育,是在創造風潮。這種產品要能製造出來,需要的是創意者與藝術 家,台灣缺的就是這些,所以只能當勞苦的代工者。

Kindle for iPad 已經推出,預料 Amazon 自己的 Kindle 硬體會逐漸由 iPad 所取代。前幾日 Google 公告了自家的電子書方案,將採雲端書庫的方式,使用瀏覽器閱讀,這樣的概念是不錯,有上網的設備就能成為顧客,跨平台的方便性將獲得更廣泛支持。不過,行 動設備的上網成本與方便程度將成為關鍵。然以 Google 向來彈無虛發的規劃能力來看,我個人還是很期待 Google 加入戰場,更多競爭會讓整個電子書生態更活絡。

電子書未來可能如何發展呢?我個人的看法是一股不可逆的潮流。估計 iPad 出現繁體中文版進入台灣市場後,現有的獨立閱讀機器將逐漸退出市場。電子書產業不單只是電子業的事,還是出版業與廣大讀者的事,任何一環缺了,都無法成長 茁壯。我之所以這麼關心電子書,主要是看中書本電子化之後,結合電腦的搜尋功能,個人化的語料庫就可以實現。而這個夢想如果實現,我就可以依自己的特定目 的組織語料庫,這就好像紙版辭典進化到光碟辭典一樣,原來平淡無奇的東西,突然爆發出精采的用途。電子書將燃起的火花,在我看來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談了許多閱讀平台的事,重點也別忘了。Jack Lynch 寫的 The Lexicographer’s Dilemma, The Evolution of “Proper” English, from Shakespeare to South Park 是很不錯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相關文章:「電子書初體驗」、「再談電子書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我有話說, 語言學習.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6 Responses to 三談電子書

  1. Kindle用戶 says:

    ipad本身能否取代kindle猶是未知
    ipad還是電腦銀幕, kindle則是電子紙
    根本的硬體介面不同, 閱讀感覺兩異
    軟體介面, 隨時都可以有新版

  2. George Chen says:

    Dear Kindle用戶:
    iPad 與 Kindle 硬體間的喜好,我只是說說我的個人觀點而已。其實,「電腦螢幕」或「電子紙」那是重大關鍵零件沒錯,但卻是技術用語,製造商才要謹慎選擇。對用戶而言,不 必太在意這些吧?就像我們拿到文件閱讀時,不會在意那是油墨印的,還是碳粉印的;坐公車時,也不會在意那是汽油引擎,還是柴油引擎。

  3. Longan Mai says:

    說得沒錯, 但是要注意, 電子書有個重要的需求是, 對於深度閱讀的讀者, 電子書必須能夠提供對眼睛的傷害降到最低程度的技術, 而目前 iPad 和其他電腦都在這方面是有問題的. p.s. 黑白電子紙(如 Kindle)已經作到這點, 彩色電子紙則還有這方面的(例如反應速度)以及成本和其它還無法解決的問題.

  4. Kindle用戶 says:

    非也,電子紙或電腦螢幕,不只是製造商的事情,而是用戶的選購關鍵,而且正是Kindle主要閱讀經驗定位。因為版主只用了Kindle for PC,所以不諳實品狀況。

    除了不傷眼,電子紙在顯示狀態時完全不用電力,只有換頁時才用電。這兩項「背後技術」其實直接影響「使用經驗」。只接觸了Kindle for PC,實在談不上有真正的Kindle經驗(正如電子字典必須實際用過方能切中批評)

  5. Kindle用戶 says:

    版主向amazon提出的軟體建議,都是kindle或任何電子書閱讀機未來介面與功能必須提供的方向。不過其中有的功能, 如「在單一本書或跨越不同書找尋特定單字或字串」,實體kindle一開始即已具備, 實體kindle還會唸書給我們聽(書頁還會隨語音自動換頁),還有書本內文隨字即查的電子字典, 以及其他許多kindle for PC所無的功能, 原來kindle for PC真是個陽春版,等同windows notepad或browser而已,只是實體kindle的一個微弱影子。

  6. 行內人 says:

    行內人是指電子書這行業, 非指翻譯或出版.
    epaper 最讓人驚豔的部份不是處理速度快或是支援彩色顯示甚或audio 與video 的播放, 而且擬紙的效果, 一天16 小時在電腦屏幕前工作的可憐台灣科學園區電子[辛跪]最希望眼睛不要因為CRT 閃爍, TFT 炫光, 鏡面螢幕反光造成閱讀的不適.
    Kindle 使用元太科技的e-ink epaper 便是最接近[紙]這種較不傷眼的顯示材料, 我願意買Sony Libre , Amazon Kindle 此類產品就只想讓我眼睛輕鬆一下! 這種經驗要從Kindle 實機上才體會得到.
    至於iPAD 會不會威脅Kindle , 當然會! iPad 有大量生產壓低成本( 跳樓8個的某公司)及iTunes/Apple Store 上下游供應鍊緊密結合的優勢, 並且還可以跨到聲光效果的支援, 當然會吃掉電子書的一部份市場. ( 類似價錢, 使用epaper 的Kindle 功能比不上iPad) .
    但是我還是會選擇Kindle , 畢竟我喜歡讀的是文字, 不是銅版精印的攝影集.

  7. George Chen says:

    「Kindle用戶」所提到這幾點也沒錯,的確會吸引到某些特定用戶。單獨一部機器定價 259美元與 489美元,總要裝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才能吸引客戶。

    Kindle for PC 的搜尋功能到現在還沒上線,我的推測是,Mobipocket Reader 的基礎太差,要修改的內容太多,所以遲遲未能實現。以電子文件的軟體平台來看,PDF 比 Mobipocket 成熟太多了。念在 Kindle for PC 免費的份上,似乎也只能等。

    「Kindle用戶」與「行內人」兩位網友提到的 epaper 優點,我都已讀過相關技術文件,省電、類紙感這些都是優點,確實如此。從市場競爭的觀點來看,我是很希望這樣的技術繼續存在甚至更加改良。競爭總是可以提升品質,降低價格。

    不過,從整體市場的運作機制來看,能夠勝出而長壽的科技產品通常不是技術最精良的,舉幾個歷史上的產品說明一下:以前 Compaq 個人電腦的接線都經過鍍金處理,號稱壽命超過十年,問題是,電腦這消費產品三五年年限到了就要淘汰更新,耐用十年的接頭好像只會增加成本?後來果然 Compaq 公司也沒了。

    另外,OS/2 的技術絕對比 Windows 3.1 或 Windows 95 要先進許多,卻還沒開始流行就已經走入歷史。DEC 的 Alpha 64 CPU 鶴立雞群,風靡一時,最後還是不敵 Intel 的低級產品而消失。RISC 的 CPU 怎麼看都比 CISC 的好,可是卻也從來沒成為主流產品。IBM 開發的 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 未能順利成為 ISA-bus 的接班人,而敗在 PCI 之下,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SCSI 的技術雖然先進,可是硬碟介面一路從 IDE 到 ATA 又到 SATA,卻從來沒有 SCSI 的機會。

    整個科技界,存活下來的,多半要能抓緊整體環境與市場脈動,在效能與成本間取得最佳平衡,而不是某幾項功能特別突出就能長盛不衰。Kindle 機器我只在國際書展場瞄過一眼,對這機器的認識的確不深入。聊這些,也只是以讀者的身分閒聊而已。還請多指教。

  8. Kindle用戶 says:

    只是想指出
    Amazon並不在用kindle for PC在打這個市場,也不是用Kindle for PC和ipad等競爭, 所以要論電子書「機」市場與未來, 自然不能用Kindle for PC來定調. Amazon的solution是kindle, 不是kindle for PC.

    不過我不太了解版主所說「這幾點,總能吸引到某些特定用戶」語,搜尋功能不正是您認為應有的功能嗎?實體kindle一推出就已經有這項功能了, 依您說法,也成了「吸引某些特定用戶」而已. Kindle也從來不是所謂單獨一個機子,裝上一些其他資源以吸引客戶, 它是為電子閱讀時代總體經驗而總體設計的後紙本年代產品, 那些「其他」是e-reading之必要.

    版主評辭典一向以嚴謹深入聞名,這次卻以Kindle “for PC”而評論Kindle, 又將電子紙特色比成只是廠商關注的技術面, 實在有些草率了, 有點像以MS notepad的使用經驗, 評論MS word. 即使無實體在手, kindle特色及眾多用戶經驗,在amazon及網上資訊豐富俯拾即得. 貿然誤以kindle for PC評kindle, 難免摸象矣.

    得罪之處請見諒

  9. Kindle用戶 says:

    補充總結
    評論kindle, 應以kindle為對象, 而不是把kindle for PC當成kindle
    打擾了

  10. George Chen says:

    Dear Kindle用戶:
    您想太多了,在這裡交換意見,沒有什麼得罪不得罪的問題。

    我之所以想談這主題,一開始目標就在「電子書」,而且是因為有免費的 Kindle for PC 可用,所以才開始買電子書。我沒有要評論或探討 Kindle 實體機器。

    對 Kindle for PC 的偏好主要是因為安裝在電腦上,書本一打開,與光碟辭典同在一個桌面。我在操作時,用的是同一組鍵盤與滑鼠,這樣的使用環境是我喜歡的,我覺得這樣的閱讀 效率最高。Kindle 實體機器有許多好處,我知道,相對也要台幣幾千元到一萬多元。

    文字與字串搜尋功能遲早要做好的,我就先等,也還好啦。至於我說的,「吸引某些特定用戶,」是因為我沒被吸引。我已經買了好幾本 Kindle 書,都在 Kindle for PC 上閱讀,沒什麼不方便,外出時還有筆電可用。

    Kindle 實體機器是不是還能維持不墜的吸引力,要看 iPad 普及率提升之後如何變化。國外專業用戶已有一些評論,底下這篇不妨參考看看:
    http://blogcritics.org/scitech/article/ipad-app-review-kindle-for-ipad/
    我看到最後的結論是:

    But the powerful combination of Apple technology with the iPad and Kindle’s bookstore and reading app make Kindle for iPad the most true-to-life reading experience I’ve had in any digital format. With the iPad priced at $499, only $10 more than the large-scale Kindle DX, the iPad may well be the Kindle Killer.

    這是 iPad 剛出貨時寫的文章,如果 iPad 可在 28天賣一百萬台,這結論的預言恐怕會更早實現。

  11. Kindle用戶 says:

    我也覺得kindle或任何電書機的未來都未可卜, 不過你所引的評者也是kindle vs Ipad, 而不是kindle for PC vs ipad比較, 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外, ipad之看似火熱, 正是因為它不是針對「書籍閱讀」, 卻是一台縮小的電腦, 以聲光色電吸引更多的「非讀者」, 從事「非閱讀」的活動. 「純閱讀」這回事, 也許將來會消失, 那一定是ipad一類得勝.

    如果是瀏覽, 或做研究, 電腦一定比kindle好, 因為不是進行長時間純閱讀. 不過若要真正「看書」, 建議版主有機會, 可以借用一台kindle實地體驗, 它的確是為真正閱讀而做的整體設計, 雖然有待改進的地方仍然非多, 但目前的kindle, 已經令人忘記它是機器, 容你完全沉浸於書的內容, 因為它不似電腦螢幕傷眼, 卻可以長時間進行。又輕如或輕於一書, 可以馬上, 床上, 車上,廁上任你讀. 外加許多紙書沒有的閱讀輔助功能, 比方只要把游標放到一字一詞處, 不必做其他任何動作, 不必搜尋, 字義就在底行顯示. 若想全書或全書架搜尋任何字, 也易如反掌. 書籍之外, 還可以訂報刊雜誌, 都是彈指間無線瞬間送達kindle,每早醒來,報紙不再是在門家口,而是已在你的kindle內. again, 這是一個從訂購、下單,到物流、閱讀的立體total solution,徹底革命化自gutenburg以來的又一書籍與閱讀由供應面到消費面的全面革命。電子內容本身,只是其中一環。

    至於本人的私家功能清單願望, 除了kindle的功能日日進步更多更好, 也希望電子紙也是捲起來,一握在手,就更理想了!

  12. 行内人 says:

    我想兩位應該把論點都表達清楚了
    對於像我這樣所謂電子業從業人士.我仍然希望有機會像看紙本書一要樣看完一本小說, 不需要連接電線, 不需要正經坐在書桌前, 又沒有百本書要幾十公斤的負擔, 如此而已.

    至於在我們這批電子工程師努力幾十年後創造的網路與電腦的訊息世界所培養出的親愛朋友是否還像我一樣喜歡讀紙本會類紙本書籍, 我已經無法預料. 至少在讀文字上我還是喜歡Epaper 甚於IPAD.
    即使我仍然是APPLE FAN.

  13. 行内人 says:

    抱歉, 有錯字, 不一一校正了.

  14. George Chen says:

    在 iPad 賣出三百萬台時,Kindle 與 Nook 大降價了,這情況都在預料中。iPad 的威力還沒真正發揮,未來一到兩年才是關鍵。Kindle、Nook 是否還活得下去,值得觀察。至於台灣的專屬閱讀器,恐怕完全沒機會了,與美國相比較,台灣的市場是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的。

  15. George Chen says:

    工商時報 2011/04/27:
    「大陸最大的電子書廠商漢王科技,在蘋果iPad的風潮襲擊之下,最近可說是壓力不斷,先是虧損擴大、股價下跌,甚至連高階主管都在賣自家股票,令人很難想像,在一年多以前,它還曾經是一家大陸深圳A股『股王級』的公司。」

    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如原先的預測:「估計 iPad 出現繁體中文版進入台灣市場後,現有的獨立閱讀機器將逐漸退出市場。」大陸那麼大的市場都抵擋不了,那台灣呢?

  16. Alex says:

    刚发布不久的ipad3 retina屏幕的视觉感受又在ip2之上更进了一步,对于理工科、生物、心理学等科系的电子版教科书充满了图表和彩色图片,对此kindle完全不能胜任。
    我很同意版主所说的电子版词典与所阅读的资料(我主要指的大学textbook)“同处一室”的方便。
    唯一让我不满意的还是长时间专注看LCD屏幕(虽然期间有休息)造成的眼睛不适,这是我希望PC笔电厂商改善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