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在世界各人種前面加一個形容詞,大概會說,勤奮的日本人、強悍的德國人、奸詐的美國人。那麼法國人該如何形容呢?
在我遊戲文字之餘,依然不忘我學過的工程世界。幾個月來,忙著引介某家法國公司的產品進入台灣。客戶談好了;需求清楚了,甚至訂金也會過去了。而那幾個法國人竟然可以丟著工作不管,放「暑假」去。
Continue reading
如果我們在世界各人種前面加一個形容詞,大概會說,勤奮的日本人、強悍的德國人、奸詐的美國人。那麼法國人該如何形容呢?
在我遊戲文字之餘,依然不忘我學過的工程世界。幾個月來,忙著引介某家法國公司的產品進入台灣。客戶談好了;需求清楚了,甚至訂金也會過去了。而那幾個法國人竟然可以丟著工作不管,放「暑假」去。
Continue reading
現在的中文報紙「附贈」英文報紙版面的情形非常普遍,例如 《聯合報》 每週一附贈 The New York Times; 《工商時報》 每週一有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除了給英文版面外,還有翻譯。真是讓讀者收穫豐富。
今天看到《工商時報》翻譯一篇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的文章,標題是 Man-made mistakes increase devast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中文的翻譯寫著「人為錯誤增大『天』災的破壞程度」。我有點錯愕。這樣的翻譯,如影隨形,長長的英文就要譯出長長的中文?中文裡「人 禍」不是可以對應 man-made mistakes?「天災」迻譯 natural disaster 當然沒問題。而 increase devastation 不能一個「助」字,或頂多寫成「助長」嗎?
如此一來,中文翻譯簡短寫成「人禍助『天』災」不好嗎?中文這個「助」字,正反兩面都可以使用。個人的觀點覺得這樣的翻譯,簡單扼要,又不失當標題的莊重。
今年的英文辭典市場看來是夠熱鬧的了。年初還沒預見這般榮景,卻隨著日子的經過,幾本辭典推出了新版,炒熱了這個市場。儘管優劣互見,倒也讓今年的辭典市場熱鬧非凡。
Continue reading
我個人極少會在週末逛誠品書店,今天難得帶著太太、小孩一同到誠品書店過個有文化氣息的週末。
可是讓我失望的是,大家都太有文化水準了,誠品店內擠滿了人。人擠人倒還能忍受,畢竟還不是那種前胸貼著後背的擁擠方式。只是,地上到處坐滿了人,這邊走不通,那邊也走不通。我想找書的書櫃前面,幾個人排排坐,根本無法靠近書櫃仔細看。
Continue reading
語言是一種擺盪在約定俗成與積非成是之間的產物。有時候看似鬆散,卻無形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引導、規範。就以 cannot, can not, 與 can’t 之間的是是非非來看吧。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Usage, 1992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關於 cannot 的說明放在 can – could – be able to 這一項底下:
Continue reading
一般人英文有問題,除了在辭典裡找答案之外,找母語人士直接問也是一個主流的求助方式。辭典有語料庫當參考,有編輯群的把關;母語人士在母語的環境裡生活、成長、受教育。然而這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先確認一個共識:母語人士的直覺比我們自己的直覺要準確。所以,我們只有被動接受答案,自己的觀察似乎也只能等待被修正。
Continue reading
答覆網友的問題很累,所以有許多部落格不開放留言版,原因我終於逐漸明白了。累的因素在於,問答之間根本不在同一條水平線,有點雞同鴨講。
這裡的部落格有很多文章會談到語言方面的,我個人的態度是要以比較嚴謹、有根據的方法來探討。假如網友、訪客認為,反正語言隨便說說就可以,那麼請您靜靜地看大家討論,如果認為我在這裡吹毛求疵,您可以請便,謝謝不聯絡。
鬆散與嚴謹之間,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我沒有必要費盡唇舌告訴您,要把話說得得體,把文章寫得嚴謹。文章代表一個人的門面,您要以哪一副臉孔與別人相見,那是個人自由。
關於英語文學習上的問題,先別急,如果您認同我的探討方向,慢慢看。假如無法認同,很簡單,請便,謝謝不聯絡。
台灣的學習者習慣找到一種標準答案,方便讓自己安心。但問題是,假如某種學習,答案是多重的,恐怕會使許多人亂了學習的方向。偏偏英語的音標又有這種特性。
個人的觀察,讓學習者養成這種習慣的萬惡根源,就是咱們自己的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定於一尊,沒有商量餘地。我兒子拿學校課本給我看,「友誼」要念成ㄧㄡˇ ㄧˋ。考試時填上ㄧㄡˇ ㄧˊ 就會被劃上叉叉,扣分了事。更慘烈者,挨一頓打。
Continue reading
最近突然間有好幾封信問起了如何參加我的英文讀書會。一時之間讓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這幾年間我在台南、高雄陸續開過幾個英文讀書會,當初為讀書會製作的網頁還在。你從 Google 輸入「英文讀書會」查詢時,就可以看到當時的那些網頁,我想是因為這樣,才讓許多網友寫信來問如何參加我的英文讀書會。
Continue reading
不是說微軟的存在已經是烏雲罩頂,寸草不生了嗎?怎還會有 Google 成長的空間?
Google 一家公司的成長茁壯的確觸動了許多人的神經。像這樣一篇報導雖然取材自紐約時報,但我敢肯定一定出自軟體同業的管理階層。看在軟體公司的受僱工程師眼裡,相信是一則好消息。
Continue reading